堅守與創新,看似矛盾,卻是一對永恒的真理。 有人說,偉大是“熬”出來的,唯有匠心堅守,才能創造奇跡;也有人說,創新是企業的靈魂,唯有不斷顛覆,才能走向成功。
2016年8月20日,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高層管理教育(ExEd)中心以“變時代的堅守與創新”為主題,舉辦了北大光華高層管理論壇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系劉學教授、美的集團黨委書記袁利群、國能中電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 CEO白云峰、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周祥山分享了他們的經驗和觀點。此次論壇由找鋼網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戰略官、原中央電視臺主持人郎永淳主持。
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,他們如何堅守初心,成就企業傳奇?在逆境和寒冬下,他們又如何突破自我,尋求跨界轉型?讓我們一起聆聽。
白云峰:
環保創新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,北京的空氣三年內會有改善
國能中電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CEO白云峰從煤炭、水、土壤、再生能源等角度,全面闡述了環保創新如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。
白云峰說,2012年霧霾剛開始出現時,全民嘩然,人們紛紛猜測霧霾的原因,有人說是汽車尾氣,也有人說是炒菜油煙,議論紛紛。其實,燃煤是能源結構的一個很大問題。我國每年燃燒的煤有40億噸,相當于90個足球場堆成一個立方體,高度可以跟珠穆朗瑪峰比肩。燃煤污染很嚴重,但是由于太陽能資源不夠穩定,核資源匱乏,我們必須依賴于火電(燃煤發電的主要方向),這是幾十年的慣性使然,十年、二十年之內不可能扭轉。
那么,煤到底能不能清潔利用?這個問題至關重要。白云峰說,我們一直對此在做認真研究。經過不懈努力,現在三種燃煤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指標——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粉塵都已達到標準,甚至比天然氣的排放還要低,也就是實現了相對天然氣的“近零排放”。與此同時,能耗和成本也降低了,可謂標本兼治。所以,雖然前兩年中國環境一直為世界所詬病,但現在全世界清潔技術最好的火電廠在中國。令人欣慰的是,目前我國已正式發文,要求所有火電廠在2017年底全部實現“近零排放”。白云峰說,很多人問我,你認為北京的空氣多久能改善?我認為最多三年,很多人說我在吹牛,但是今天大家應該能感受得到,現在的環境已經比前兩年好很多,這是真實存在的效果。
白云峰指出,在環保路上,還有更艱難的考驗。比如,如何將“近零排放”推廣到煤炭集中度低的分散式小鍋爐。在實現技術創新之后,如何將創新的技術推廣和應用起來?這就需要商業模式和管理機制的創新,只有建立起健全的體制,才能真正將環保做好。現在,我國出現了一種新的方式——環保的第三方運營,這給社會資本進入環保領域提供了新的機會,將環保行業變成了一個產業,是非常大的變革。所以,總的來說,我國從“十八大”以后,環保提速和進展很大,“十八大”以前,每立方米排放的二氧化硫是200毫克,現在是35毫克,氮氧化物以前是400毫克,現在是50毫克,粉塵以前是50毫克,現在是10毫克。所以,目前整個環保產業發展比較好,希望有更多人投身于環保產業中。